按照高禄峰的描述:两个轮子,一个踏板,人们可以站在上面自如而灵活地前倾与后仰。这也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电动滑板车。而高禄峰便是这款产品背后的企业九号公司的创始人。
通过九号公司后期的发展可以看出,雷军就堪称高禄峰的贵人。也正是因为九号公司成为小米生态链最早一批的成员之一,才让其扶摇直上,迅速在两轮车赛道站稳脚跟。不过,与所有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发展轨迹相似,九号公司也在试图加速“去小米化”。
只是,在与九号公司逐渐弱化与小米的关系之时,其业绩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此外,九号公司通过提价冲击产品高端化的策略,也频遭质疑。而曾经在短途交通工具赛道,被视为黑马的新锐玩家,也正在面临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双重考验。
两轮车市场由来已久,甚至在九号公司“出场”前,已市场格局初定。据了解,九号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增长十分迅猛,收入增速甚至高达同比增长数倍。
不过,好景不长,2022年开始,公司的业绩就急转直下,不仅营收增速大幅放缓,仅在10%左右徘徊,原本并无太大优势的净利润,增速也在10%以内。2022年中,九号公司的市值也较历史最高点跌去大半,仅剩340亿元左右。
时隔一年后,九号公司的市值更是进一步缩水至180亿元左右。要知道,按九号公司的创立时间来算,九号公司已成立10年有余。而此时的九号公司,已经显得十分沉稳,而从其业绩增速来看,似乎欠缺很多初创公司应有的“冲劲”,甚至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据观察,2023年九号公司的市值之所以再度下滑,或许与其营收及净利润依然保持颓势有关。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二季度,其营收分别同比降低13.32%、6.37%,而净利润则分别减少54.28%、5.80%。
虽然第三季度业绩略有回暖,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了增长,但是增幅都在10%左右,谈不上出彩。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的业绩“好转”,也没有扭转其前三季度总业绩下滑的趋势。数据显示,九号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5.26亿元、3.7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下滑1.39%、3.75%。
由此可见,九号公司在近年的发展中,不仅纵向对比其历史数据增速大幅放缓,甚至已经步入了业绩下滑的新周期。而且横向对比其他电动两轮车的毛利率,九号公司也凸显出其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
据九号公司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刚性冲击,其电动两轮车和电踏车业务毛利率仅16.16%。与其主营的电动平衡车毛利率高达29.44%相差甚远,而相比其机器人业务的毛利率49.07%,更是拖了其整体毛利率的“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的销量,目前只是雅迪、爱玛等头部玩家的零头。数据显示,2022年前者销量是82.62万辆,而后二者的销量分别为1401万辆、1077.27万辆。
由此可见,九号公司的困局在于,占据销量大头的主营业务电动平衡车产品毛利率太低。但是高利率偏高的产品,却又因为销量不及竞争对手,难以扛起业绩的大梁。而九号公司可谓夹缝求生。
早年,九号公司被雷军“看中”,一方面是因为其是一款关系人们“衣食住行”刚性需求的交通工具类产品,实实在在能解决一部分短途交通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九号公司被纳入小米生态链企业,还大概率是因为其是一家智能交通产品的公司,至少打着这样的“旗号”。
不过,如今看来,这样的品牌属性正在受到质疑。作为九号公司区别于市面其他品牌的重要“标签”,九号电动车也试图通过“智能化”标签,与其他两轮车品牌进行差异化。
只是,消费市场对于九号公司给自己贴的标签,似乎并不买账。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虽然九号公司的两轮车有智能化的特征,但是却需要在购车之外支付服务费。甚至是按年续费的。这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而言,显然是减分项。
与此同时,其产品质量也并非坚若磐石。在黑猫等投诉平台,反馈九号电动车智能系统失灵、电池故障、结构故障的案例并不罕见,相关报告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质量问题、产品安全问题是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通病。以同样打着高端品牌旗号的雅迪为例。近年,关于雅迪产品因为自身电器故障起火、被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召回部分不合格的电动车等的负面消息,也充斥着互联网。
由此,也引发了网友关于“产品质量与高端化标签”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实际上,在一些消费者的印象中,九号公司除了设计新潮、概念超前外,实实在在的科技感还是有所欠缺。
而且,通过对比其近年的研发投入与销售投入可以看出同步离合器,九号公司终究是一个营销导向的企业,科技成色十分存疑。
例如,根据鲁大师发布的2022《两轮电动车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整体来看,发明专利占比较低(14.9%),更多以实用新型专利(34.2%)、外观专利(51.0%)为主。行业整体情况尚且不够乐观,九号公司显然同样无法免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号公司在营销方面,“出手”一直十分阔绰,甚至动辄数千万邀请顶流明星代言。例如,2022年7月,“顶流”易洋千玺成为了这家企业的全球品牌代言人。要知道,这位代言人此前曾颇受中国科技型企业的拥趸,比如极米与华为,可见代价不菲。
至此,两轮车行业“重营销、轻研发”的通病,也在九号公司身上再次体现出来。而九号公司近年不断提及的机器人,也被指“华而不实”。甚至早在2019年科创板IPO时,九号公司的名字还是“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但由于公司平衡车、滑板车营收比重过高,公司名称“九号机器人”辨识度不够,所以才使用九号公司作为证券名称。
过去,九号公司因为小米在背后“贵人相助”,而获得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双向青睐。不过,随着其刻意去小米化,其品牌影响力、整体业绩也似乎随着小米的“淡去”而变得不堪一击。
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小米贡献的营收,曾经占据九号公司的半壁江山。而随着其“去小米化”的步伐越来越快,2023年第三季度,被列为来自其他渠道的小米分销部分营收,仅为0.4亿元,在九号公司的业绩大盘中,也仅占1.27%。
众所周知,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与资本、渠道资源,都为过去的九号公司提升市值、提振消费者的信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小米贡献的营收不断减少,九号公司的自身实力,也“水落石出”。
按理说,脱离第三方依赖,发力自主品牌,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但是实际上,九号公司的盈利水平,一直表现得有些四平八稳、波澜不惊。数据显示,2022-2023年前三季度,九号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5.97%、26.62%。与往年水平几乎相当,并无太大突破。
与此同时,因为九号公司拓展自主品牌,营销、研发投入也必不可少。因此其内部经营管理费用,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经营成本,由此也导致其盈利能力不足,净利率水平也远低于同行。
以第三季度数据为例,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其净利润率仅为5%,而同期雅迪与艾玛分别为7%、9%。而随着其内忧外患不断凸显,九号公司自2020年上市后,其股价也开始“跌跌不休”。
据百度股市通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收盘,其股价为24.80元/股,该股价相比2021年1月的历史高点112.70元/股,已经跌去大半。
图源:百度股市通数据截图(九号公司近三年以来,整体股价处于大幅下滑态势)
由此也不难看出,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经逐渐对曾经炙手可热的“智能短交通第一股”九号公司,失去信心。
作为智能短交通赛道的玩家之一,九号公司曾经承载着人们对这个新兴赛道的期待。而且,在九号公司在小米、红杉、华山、顺为等明星资本的加持下,九号公司也曾经历过高速增长期,甚至上演了“蛇吞象”一般的资本戏码,完成了对美国Segway的全资收购。
不过,随着智能两轮车赛道的竞争加剧、不断洗牌,九号公司却逐渐掉队了。加上“去小米化”后带来的“后遗症”,资本市场对其也逐渐信心全无,九号公司的未来也十分堪忧。但愿这个带着为行业革命“理想”的新锐玩家,能够在2024年迎来峰回路转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