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松山湖工研院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24-02-07 22:03 分类:凯时k66娱乐 来源:admin

  他是数字制造工艺与装备领域的耕耘者,承担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开发的CAP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高端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发起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并牵头首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郭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罗恩・科芬・珀迪奖” 获得者。

  周华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陈学东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李晓涛,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排1)。

  倪明堂,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北京机床所产业公司原总经理,长期从事智能制造集成应用工作。

  张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机械工程与航天航空工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近年来,团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0余项,在材料增韧、材料成型、精密磨削、精密线切割、精密控制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批高端装备,在3C、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相关技术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13 项,相关产品在智能终端龙头企业成功应用,为其产销量排名国际前列提供重要装备支撑。

  团队长期从事先进超精密机构动力学及精密控制、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非金属材料研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开发了国内首创的超精密光刻机动力学与控制分析和仿真系统软件,解决多刚体结构、气浮支撑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90nm光刻机精密工作台;

  攻克了外场辅助下电火花加工工艺、超薄3D玻璃可控相变及成形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精密电火花线D 超薄玻璃热弯装备,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填补国内先进技术与高端核心装备空白,在通讯设备及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关键构件制造领域广泛应用;

  研制出高抗弯强度的彩色氧化锆陶瓷制备配方及核心制备技术,发明了陶瓷构件注射/流延成型新工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多次被学术同行引用和大篇幅转载。

  团队将面向5G时代智能终端装备制造业重大需求,瞄准先进材料与机械电子学科前沿——非金属脆性材料与精密制造技术,在巩固非金属脆性材料改性及其系列制造装备优势方向的同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前瞻性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建设无机非金属脆性材料改性、精密构件成型和加工工艺、柔性控制及透明构件检测技术和成套系列装备产业化研究等四大研究平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到2020年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